2011年3月25日,新济洲湿地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江苏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6年8月,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正式获牌。成为南京市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我国第一家独具特色的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
公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地处江苏省长江段最上游,主要包括长江低水位时的新济洲、新生洲、再生洲、子母洲和子汇洲范围。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18°29′15″~118°33′54″,北纬31°47′5″~31°53′24″。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2666.8公顷。
湿地公园建设五个功能区,其中湿地保护保育区1755.4公顷,湿地恢复重建区261.3公顷,科普宣教展示区65.5公顷,合理利用示范区574.8公顷,综合管理服务区9.8公顷。湿地公园以典型的长江中下游洲滩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以长江湿地、数个永久性沙洲与季节性沙洲、洲内湖塘和河溪、沼泽湿地和生态防护林复合景观为特色,以丰富的湿地文化和秦淮文化为内涵,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科普宣教、观光休闲和康体保健为重点,是集保护保育、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新济洲湿地公园是拥有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铜鱼保护区、省级江豚保护区、省级生态红线一级管控区以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为主体的多功能的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自然景观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湿地公园区域共有维管束植物36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野生脊椎动物14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2种;鱼类有15目31科108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鱼类有“长江微笑天使”---江豚、中华鲟、胭脂鱼等。
新济洲湿地既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途径一个中转站,又是南京城市供水水源地上游,生物多样性丰富,为湿地物种基因库,同时新济洲是我国大江大河洲滩湿地的典型代表,是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的“生态红线”,被列入“重点湿地名录”,基于以上多重原因,因此新济洲湿地在南京城市乃至长江下游生态区位中极其重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新济洲湿地其自然环境条件较好、湿地景观优美、科研价值较高,洲滩资源丰富突出,自然、人文景观的丰富度、愉悦度、完整度和奇异度等较高,并且蕴涵了深厚的秦淮文化、人与自然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
在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下,湿地公园建设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南京湿地保护条例》、《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与有关高校合作,建立湿地教学基地,共同进行湿地科研与教育,并且大力宣传,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在严格保护现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恢复和修复,打造良好的生态结构,提高生态功能,营造野生动物良好栖息地,更好地保护新济洲湿地的生态完整性。塑造“江苏门户、洲滩明珠”国家湿地公园品牌。